奋力攻坚 新屏南建设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 2017-09-06 16:51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屏南”,积极作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团结进取,奋力攻坚,砥砺前行,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稳中较快发展。2013-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从2012年的低于全市水平0.8个百分点逐年提高到2016年的高于全市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排位从2012的全市倒数第一逐年提高到2016年的全市第一。2013年,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74亿元,同比增长8.2%,为2012年的1.6倍;公共财政总收入 (不含基金预算收入) 5.38亿元,比增1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为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65亿元,比增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为2012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16年,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达到50173元,比上年增长6.9%,比2012年增加15943元,2013-2016年均增长9.1%。

1 2012-2016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当前我县三次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格局,即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23.3:40.4:36.3 调整到2016年的22.1:41.7:36.2。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比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震荡上升,比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2012年基本持平,但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且从2014年开始,呈逐年上升态势。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

2 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田水利等一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初具规模,岭下高优农业示范园建设初显成效,建成现代智能温室及全省最先进农业物联网平台; 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4.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5.80亿元,比增4.7%,增加值、总产值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二、第一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万亩、种植高山蔬菜15.2万亩、年产食用菌15.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400亩、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山地农业开发示范基地5家、“三品一标”4个,推广基质二次循环、设施食用菌栽培等新技术5项。2013-2016年农业增加值、总产值年均增长5.1%、5.0%,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09、0.07百分点。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7亿元,比增7.5%,是2012年的1.6倍,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2013-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高出经济年均增速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60、70、90亿元大关, 2016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76亿元,是2012年的的1.7倍;2013-201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0%。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超亿元产值企业达32家,比2012年超亿元产值企业数翻一番。榕屏化工、鑫磊晶体、惠泽龙等龙头企业稳步发展,溪角洋及漈头工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个,完成投资3亿元。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3家、众创空间1个,发明专利授权40个。五年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累计为工业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还贷资金2.58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投资规模逐年增大。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12亿元,是前五年的3.5倍。2016年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0亿元,是2012年的2.5倍,比上年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4个百分点。 2013-2016年固定资产投年均增长25.6%,比全市平均增长高出6.7百分点,比经济年均增速高出15.9个百分点。2015和2016年增幅连续居全市第一。重大工程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卓有成效。2016年,全县“五个一批”在库项目77个,总投资510亿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8个,年度计划总投资26.6亿元。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衢宁铁路屏南段加快建设,西环路片区开发、东区旅游生态城等城市基础建设有序推进;G235屏南溪坪段动工建设,国宝大道、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项目三期、岭下35KV变电站、劳动及行政服务中心大楼、移动大楼、联通大楼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或投入使用

3  2012-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服务业持续向好。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8.6%、11.5%、9.4%,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市水平0.2、0.8、2.4、0.1个百分点,2015、2016年增速分别超过经济增长和第二产业3.3、1.2个和4.1、0.2个百分点。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比全市平均年均增长高0.9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引投资的主领域。2013-2016年,我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年均增长43.9%,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8.3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2.1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8%,比2012年提高26.4个百分点。

4 2012-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旅游品质稳步提升。五年来,依托屏南白水洋、鸳鸯溪5A景区的优势,通过打响“鸳鸯之乡,亲水天堂”生态旅游品牌和“廊桥水乡,养生屏南”文化旅游品牌,突出唯一性、独特性,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大在央视媒体、主要客源城市的广告投放力度;积极通过新媒体渠道及互联网扩大全域旅游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实施旅游联盟战略,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和“大福州”都市圈,加强与旅游文化社团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中国白水洋旅游文化节、亲子泼水狂欢节、白水洋水上皮划艇极限挑战赛、山地自行车赛、世界地质公园研讨会、《鸳鸯》特种邮票首发式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培育一批主题内涵多元、举办常态化、产业延伸互动的旅游节庆品牌,加快景区及城区停车场、道路改扩建工程,地质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商城购物广场投入运营,积极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旅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五年来,陆续列入首批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和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荣获“全国民间药膳示范县”、“福建药膳美食名城”、“中国红粬黄酒文化之乡”、“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等称号。2015年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复评。

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消费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3-2015年持续保持在两位数速度增长,五年来,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家,总数达到21家。201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亿元,比增9.7%,比2012增长61.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5.70亿元,比增10.4%,是2012年的2.8倍。2013-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3%,高于经济年均增速2.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加大,从2012年的17.8%上升到2016年30.6%,贸易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电商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电商产业园,7个村(居)入选全省首批农村淘宝3.0模式服务站,在全市率先完成建制村淘宝网点服务全覆盖,在引导消费、扩大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 2012-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三、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在全市率先实现“镇镇有干线”目标,形成县城到各乡镇的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宁武高速屏南连接线建成通车,屏南通用机场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实现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全覆盖。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拓展到27.2平方公里,“五路五区”城建项目加快建设。双溪、长桥等试点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建成36个美丽乡村和2条景观带。1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3个镇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7%,比2012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年增加2000多人,带动了较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2016年末,我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9.1%,比2012年末的23.75提高了5.3个百分点,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为13.6个百分点,缩小了0.5个百分点。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093元和12144元,均为2012年的1.5倍,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 2013-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90,比2012年下降0.05。

生活更加殷实。物价更加稳定,2016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涨幅比2012年缩小了0.7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已成消费热点。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79元,比2013年增加1829元,年均名义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16元,比2013年增加3314元,年均名义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66元,比2013年增加2717元,年均名义增长9.6%。

民生保障有效落实。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事业资金44.56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精准扶贫成效卓著,五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700人、造福搬迁5100人,文创扶贫、郭氏基金会等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屏南金融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示范推广。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县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续保工作扎实有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持续提高。五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0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都控制在3%以内。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五年来,不断加大教育公共投入,完成30余所农村中小学120多个新建、改扩建、维护维修等项目工程;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一中新校区动工建设,国宝小学、国宝幼儿园、翠屏幼儿园等项目有序推进。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完小以上学校“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居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扩大。幼儿适龄儿童(3-5周岁)入园率为97.21%,比2012年提高3.14个百分点;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7.87%,比2012年提高0.87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6.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4.65%。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屏南一中创省一级达标校工作取得新进展。2016年,在宁德市高考总体评价评比中屏南县2016年高考总平均分位次居宁德市第3名。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1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2个,卫生机构病床位558张,比2012年增加4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7人,比2012年增加1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8人,比2012年增加29人,注册护士459人,比2012年增加142人。乡村医生194人。共有11家规范化接种门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6.5%。完成县精神病医院搬迁工作;屏南县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基本竣工即将投入使用;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有序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全面启动,县乡卫计机构整合做法在全市推广,县医院与市医院“托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海云工程”项目覆盖61个村。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十八大以来,屏南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取得骄人的成绩,2014年,高淑慧荣获第十届世界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59KG级铜牌”。2016年,张家玮先后荣获得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56公斤级第五名和2016年拳王争霸赛56公斤“中国拳王”称号; 2013-2016年,在国家级别的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共获得4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在省级别的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共获得14枚金牌、14枚银牌、26枚铜牌和2次团体第一名。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文创产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43亿元,比2012年增长44.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2%,比2012年提高0.14个百分点,2013-2015年均增长13.4%,高于服务业3.9个百分点,高于经济增长3.7百分点。

六、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推进,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超过5万亩;截止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75.2%、蓄积量达785.3万立方米。不断加大石材、冶金、塑料粒子等行业环保达标整治力度,清理整顿粘土砖厂、加快生猪养殖企业关停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二级以上标准。2013-2016年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9%。殡葬改革持续推进,“两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建成县级公墓,新增7个乡级、9个村级骨灰楼堂。省级生态县通过验收,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古峰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双溪、寿山、熙岭、代溪等国家级生态乡镇获得环保部命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屏南县统计局 潘家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