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统计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数谋福安”党建品牌,实施“数谋铸魂、数谋提效、数谋先锋、数谋保障”工程,实现党建与统计深度融合、协同共进,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坚持党建为统计赋“色”添活力。坚持用好党建载体,讲好“福安故事”“统计故事”,用党建引领提升统计工作质效。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搭建“1”个实践平台(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突出“2”条学习主线(线上、线下),开展“2”项特色活动(学好“红色统计史”、开展“统计服务、统计法治进基层”活动),办好“4”项群众实事(聚焦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聚焦提升统计服务水平,聚焦红色统计史宣传学习,聚焦落实挂钩帮扶责任),推动统计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积极开展统计特色活动。用统计数据赋予党建理论丰富意义,编排《统计的星河》《福安平话——依法统计》等作品,举办国家宪法日和《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现场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统计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三是“红色”服务展党员风采。开展“党员当先锋、岗位立新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安创建、疫情防控、社区共建等活动,10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企业,2名党员干部长期参与厦门机场、福安动车站防疫一线,2名党员干部下派任村第一支部书记,以实际行动擦亮福安统计“红色服务”招牌。
二、坚持党建为统计赋“能”助服务。注重用“党建+统计”深化精准服务,为助推统计业务工作提供强大动能。一是持续做好数据监测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谋服务。精准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缺口,把数据预警做细、做早、做实,努力做到“把经济走势说清楚、把结构特点说清楚、把发展亮点说清楚、把困难风险说清楚”,编发《统计专报》23期,其中4篇统计分析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用好“福安市基层统计调查中心”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经济数据和统计信息,各类统计信息被《福建统计》《宁德统计》和“两办”采用35条,及时、全面反映福安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二是深入走访企业跟踪指导,提高为企服务质量。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组建3个督促指导组,分赴各乡镇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深调研”,对全市在库“四上”企业和2000万元以上项目单位开展全覆盖核查走访,开展4轮次全覆盖数据比对自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指标间逻辑性、匹配性,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三是扎实开展民生统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做好农业农村、人口就业、妇女儿童监测等民生统计,定期走访、回访社区居民,用统计数据体现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使统计工作成为服务基层、普惠群众的“民心工程”。
三、坚持党建为统计赋“新”展风采。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新模式新机制,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福安统计”时代风采。一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跟进落实“三新经济”“科技创新”“服务零售测算”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撰写《福安发力“双碳”大局的几点思考》《福安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发展优弱势分析及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强化与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在“入库比对、数据预判、质量联审”等方面密切配合。二是持续提升数据质量。通过去产能、执法整改、企业申报、经济发展等途径夯实数据,数据质量实现突破性提升。印发市统计局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惩责任制,推动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部门建立防惩责任制,组建入库工作专班,建立数据质量管控长效机制,打造形成了统计数据全流程管控闭环,推动统计工作重心由提高数据质量向保障数据真实性迈进。三是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市对乡绩效考评内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统计跟进”机制和局班子成员、专业干部挂钩帮扶乡镇制度,持续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基层统计业务指导,举办全市“四上”企业统计大培训,参训人员达1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