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74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分别较上半年和1-8月回落1.2和0.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设区市第八位,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一、消费市场主要亮点
(一)电子商务助力零售增长。1-9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7.47亿元,占限上零售额16.9%,增长30.7%,增幅较限上零售额高出21.4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9.4%。
(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持续回暖。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5.37亿元,增长8.1%,增速创今年以来最高,增幅较上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三)新增企业拉动明显。1-9月,2017年新增的175家及2018年月度新增的14家贸易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9.56亿元,增长129.6%,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30.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
(四)限上27类商品中14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1-9月,基本需求增长稳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34.04亿元、9.39亿元、5.44亿元和10.83亿元,分别增长18.8%、26.2%、15.4%和41.1%;家居装饰、装潢类需求增长较快,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7.1%、7.5%、72.4%和19.6%,共实现零售额23.06亿元,对限额以上零售额贡献率达29.9%,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3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市场持续低温。受房地产市场火爆、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和车市逐渐饱和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市汽车市呈现疲软状态。1-9月,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41亿元,下降17.1%,降幅较1-8月扩大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25.5个百分点。
(二)住宿业连续7个月负增长。因压价竞争、供大于求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呈微利、亏损或停业状态。截止9月底,全市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04亿元,下降5.3%,降幅较1-8月扩大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1.6个百分点。
(三)企业关停影响较大。截止9月底,我市关停的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75家,占全市限上企业数的11.4%,零售额减少2.35亿元,分别影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和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1.6和0.6个百分点。
(四)限上消费市场拉动力减弱。1-9月,全市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62.66亿元,增长11.2%,增幅较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5%,比重高于上半年1.1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半年减弱0.8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当前消费品市场正处不断转型升级时期,应加大创新力度,挖掘新商业模式、新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全面升级。
(一)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发展标杠,引导商贸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集商业零售、办公、餐饮、娱乐、住宿等三种功能以上的新型商业模式,既可提高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带动和引导居民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增长,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加大对新兴业态企业的挖掘、培育力度,开拓创新。以商场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业应加速生态调整,结合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购物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购物场景和流程、完美购物体验服务等经营模式,改变传统零售的商业运营基因,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更好地带动传统实体零售业的发展。
(三)优化中心城区住宿业市场。企业要注重管理,建立品牌、提高服务品质、引进信息技术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相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找准定位,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持多方面发展,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