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二十载 蕉城发展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0-10-15 09:56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2000年宁德撤地建市来,蕉城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日趋殷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成绩斐然。2019年,蕉城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市甚至全省,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奠定了闽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0年以来,蕉城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紧紧围绕“再创黄金期、建设新蕉城”的中心任务,加快实施“创双百促提升”赶超行动,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2019年,蕉城区生产总值总量首次位居全市第一,突破六百亿大关,达679.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9.2倍,年均增长12.4%。其中,人均GDP14931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7.7倍,年均增长11.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蕉城区积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工作,财政总量快速增加,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2000年,蕉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仅9.08亿元;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40.28亿元,是2000年的34.6倍,年均增长20.5%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8亿元,是2000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8.1%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19年,蕉城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1.98倍,年均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8.52亿元,是2000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56亿元,是2000年的8.6倍,年均增长12.0%。三次产业呈现一产稳定发展、二产高速发展、三产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24.9:24:51.1调整为2019年的6.1:61.6:32.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均回落1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7.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实现了由传统农业、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成功转型。

 

特色农业持续发展  项目带动凸显成效

 

渔业支撑起农林牧渔业的发展。201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0倍,年均增长3.8%。其中,渔业产值46.8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4.7%提高到2019年的77.7%品牌效益取得新成效蕉城区自20089月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大黄鱼之乡”以来,通过品牌创建和推介,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大黄鱼产业链。

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工业崛起2000年以来,蕉城区先后引进了特色水产加工行业以及新能源电池、中铝铜冶炼、上汽汽车等项目,带动工业迅速崛起。2019年,工业化水平达5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扣除价格因素是2000年的30.7倍,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方面,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获评全国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上市公司科技创新百强企业“领军者”等荣誉称号,并位居《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未来50强公司榜单第四位;新能源科技公司入选国家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被确定为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上汽宁德基地仅用17个月就实现量产,配套供应商逐步投产,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技术一流、全国先进、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汽车生产标杆基地迅速崛起,标志着蕉城迈入了汽车工业新时代。铜材料产业方面,中铝宁德铜冶炼基地实现产值创同规模类型企业投产首年最高产量。

 

投资消费拉动有力  第三产业跨越发展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蕉城区坚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10.07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328.63亿元,年均增长22.8%2019年蕉城区招商引资项目34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特别是在上汽项目建设中,采用“大兵团作战、组团式攻坚”的办法,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征地6460亩、房屋征迁640座、坟墓迁移1575坛;把原本最少需要半年的报批审批时间缩短到1个月基本完成、2个月全部完成;原本需要3年的工期提速到17个月,创造了“上汽精神、宁德速度、蕉城样板”。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0年以来,蕉城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积极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在汽车、建筑装潢、旅游、餐饮、数码产品为代表的消费热点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11.54亿元扩大到2019年的139.83亿元,年均增长14.0%

旅游资源持续开发。2003年后,随着沿海高速公路的开通,蕉城区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环境日趋成熟。自然景观景点有三都澳、霍童溪、支提山、南漈山公园、镜台山公园。人文景观有以畲家寨、畲族宫为代表的畲族风情旅游景区、景点,以福海关、三都修道院为代表的近代遗址,以南漈寺、天后宫为代表的古建筑。蕉城区还是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8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当年闽东“海上交通站”,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蕉城的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有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霍童线狮、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畲族歌舞等。2019年,蕉城区接待游客已突破500万人次,达564.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4%、28%。

第三产业跨越发展。2000年以来,蕉城区充分发挥宁德市政府所在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呈跨越式增长态势,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蕉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仅17.87亿元;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1.68亿元;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两百亿元大关,达219.56亿元,年均增长12.9%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交通配套持续完善。2000年以来,蕉城区的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行南北的沈海高速公路贯穿市区,104国道连接浙、闽、粤等东南沿海各省,横向延伸至内陆诸省,坐拥广阔的经济腹地。2019年,蕉城区的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中心城市北向交通实现大提速、大飞跃,完成七都溪特大桥、疏港路蕉城段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8条小街巷路灯建设,新增城区停车场6个、停车泊位691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蕉城区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进入收官阶段,累计清退渔排15.8万框,海域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三都澳重现碧海蓝天。严格落实河长制,霍童溪、七都溪水质保持Ⅲ类以上,大金溪、小金溪水质提升至Ⅳ类。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造林绿化约9500亩,占年度任务的124%。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率98.6%,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0年以来,蕉城区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594元提高到2019年的37784元,增长5.8倍,年均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53元提高到18022元,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积极构建

 

民生保障扎实推进。蕉城区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05年,蕉城区社会保险体系基本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项目。2013年,蕉城区初步建立起全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2019年,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四个领域补短板工作加快推进,城南中心小学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建成农村幸福院15所,新增养老床位132张;完成21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赤溪镇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2019年,蕉城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全区精心打造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15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乡镇全覆盖。

教育水平稳步提升。2000年始,蕉城区大力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推动“双高普九”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开展教育改革,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蕉城区实施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暨“两项督导”通过宁德市级核查验收,又以“双优”成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19年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电大院校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多层次化;公办、民办、社会办教育多元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历教育和自考、短期培训非学历教育多样化。

医疗体系不断健全。2000年以来,蕉城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突出抓好农村卫生保健,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预防保健。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截至2019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卫生技术人员486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70人,注册护士2866人,共有卫生机构床位2905张。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57月,蕉城区开始组织申报市、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蕉城区推出一批“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蕉城区成立福船研究会,以抢救、保护和传承“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进校园”列为重点工作;同年,“霍童线狮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7年,蔡威事迹展陈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霍童黄鞠水利遗址被纳入中国水利博物馆永久性展陈。2019年,蕉城区继续推进对八都猴盾村、霍童八斗村、金涵上金贝村等3个省级畲族生态保护区示范点建设,推动虎贝黄家蒸笼、畲族银器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同时,霍童涵洞和白鹤岭福温古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2019年,蕉城区成功举办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启了“霍童洞天”作为洞天福地核心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序幕。


(执笔:蕉城区统计局 郑鑫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