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是市统计局突击队下沉八都镇下坂村封控区的第6天。从刚进驻时因村干全部被集中隔离,工作队对村情不熟而困难重重,到不断充实工作队伍,临时党支部协调推进的忙而有序;从开展区域排查、人员摸底的千头万绪,到组建5个工作小组、划分5个网格片区的科学有效管控。下坂村封控区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区两级突击队员、辖区内群众、爱心企业的携手努力下,迅速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力保障解决群众生活诉求,定格成一幅幅温暖的抗疫画面。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封控区的一天。
时间:4月19日,6:00-8:00
清晨6点,核酸检测组的13名突击队员已经身穿“大白”在5个网格片区集结,他们有的身背医护人员的采集物品盒,手持手机和采集管配合医护人员迅速完成采集;有的身背“小喇叭”提供“叫醒服务”,手拿消毒液为医护人员消毒。对片区内巷道、建筑和群众情况了如指掌的他们,仅用一个半小时,就配合医护人员高效地完成了193户、803名群众的核酸采集任务。
为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鱼水之情”,他们还利用核酸采集时间,向群众了解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和问题诉求,发放便民联系卡,帮助群众登记“幸福园”信息。
时间:4月19日,8:00-17:00
出入口封控组的8名突击队员两两分组在上坂村和职教园卡口,开始每天两班5个小时的轮班值守。烈日下的帐篷内格外闷热,仅半个小时汗水便湿透衣服,但大家都时刻绷紧神经,盯着前方的道路和后方的封控区。
在做好卡口值守的同时,值勤人员加大辖区内巡逻频次,每半小时进村走巷开展巡逻,用“小喇叭”流动宣传,对群众易走动的巷口、菜地等重点区域反复巡回宣传,不断强化群众“足不出户”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第一层屏障。
时间:4月19日,9:00-19:00
“你好,我感觉头很晕,可能是血压有点高,你能帮我联系医生来看看吗?”下坂村一名群众着急地打电话向突击队员吴田荣求助。“好的,您不要着急,先放松心情,我马上帮您联系卫生院医生过去给您看看。您现在除了头晕以外,有发烧、咳嗽、乏力等情况吗?”在反复询问确认其没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后,吴田荣与另一名突击队员陆航立即联系八都镇卫生院医生,并全程接送医生问诊、取药、指导用药,最后又把医生送回了卫生院。
吴田荣说:“根据封控要求,群众必须足不出户,所以群众需要看病,我们就得往返接送5次。”
陆航说:“封控区内有26名80岁以上老人、6名孕妇,有的老人因为长期居家,会出现反应过度、恐慌和焦虑等问题,虽然我们每天都会与他们沟通疏导,但需要上门送医送药的情况还是比较多。”
一天下来,各片区突击队员共上门送医5人次,上门送药4人次,还电话回访了昨日就医的群众。
时间:4月19日,15:00-18:00
傍晚的天空下起了雨,刮起了风,气温骤降。从城区运抵的600斤蔬菜、50盒鸡蛋、400斤大黄鱼和鲳鱼等物资也一并到达。
“生活保障组人员到驻地一楼分装爱心物资。”局四级调研员、生活保障组组长姜起耀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8名突击队员分工明确、迅速行动,随着雨越下越大,其他工作组的突击队员也加入了进来,大家冒雨卸货、拆箱、清点、装袋、装车、配送,最终在6点前将198份爱心保供包送到每户人家,让群众在晚餐的餐桌上吃到了新鲜的海鲜、蔬菜。
一位群众激动的在朋友圈发出感叹“感谢!感谢!万分感谢!今天我们下坂村人吃上鱼了!我们发扬风格,打工人优先!人人有份!疫情挡不住温情,志愿者在行动,致敬一线工作人员”
时间:4月19日,20:00-21:00
每天晚上,临时党支部都会召开工作例会。各小组组长依次总结盘点一天工作情况、存在困难问题、明天工作计划,对存在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第二天工作指明方向。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黄丽瑛说:“总结工作是为了不断进步,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每天的例会,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夜深了, 突击队员们带着忙碌了一天的倦意, 进入浅浅的梦乡, 短暂的休息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 虽然等待他们的依旧是忙碌, 但迎接他们的必定是胜利的曙光, 惟愿“疫”散人安,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