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克服外部环境风险挑战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散发多发的不利影响,围绕“两稳一保一防”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生产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总体情况
(一)工业生产回升走高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0%,较1-8月、上半年分别加快0.4个、1.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快于全省平均增速19.7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一个增速运行在20%以上的地市,继续居各设区市首位。全市33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60.6%。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27.9%,中小微企业增长21.7%;分类型看,民营企业增长43.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0%。
(二)四大主导产业增势良好
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9%,快于全市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1.5%,较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8.3%,拉动增长25.6个百分点,拉动力较1-8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54.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7.8%,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首要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36.6%,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6.8%,拉动增长1.7个百分点。
(三)产销衔接持续好转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9.6%。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1%和81.1%。产销率为99.3%,较1-8月、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2个、1.9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主要行业产销率超过95%。
(四)企业效益总体向好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65.76,同比提高81.02个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2.45亿元,同比增长39.3%,较1-7月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9.76亿元,同比增长38.6%;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46亿元,同比增长56.4%;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23亿元,同比增长3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较1-7月提高0.4个百分点。
二、运行亮点
(一)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效应初显
山区县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6%,快于全市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6%,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四大主导产业向山区延伸布局落地显效。其中,屏南、周宁同比分别增长175.1%、102.3%,分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和第三位。山区县域四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2.4倍,对山区县域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65.4%,拉动增长24.6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产业引领作用增强
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6%,分别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速28.6个、26.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1.7%,较上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4.9%,拉动增长22.1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三)企业规模能级提升
9月末,全市年内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已达10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家。其中,产值超千亿元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10家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8.7%;增加值同比增长22.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60.9%,拉动增长15.8个百分点。
(四)关联指标协调向好
一是工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58.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快于全省平均增速15.1个百分点,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其中,9月工业用电量18.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快于全省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单月工业用电量超过15亿千瓦时。二是工业增值税开票金额增长强劲。全市工业增值税开票金额同比增长66.8%,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开票金额实现倍增。
三、存在问题
(一)传统产业增长乏力
船舶、电机电器、建材、生物医药、合成革制造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6.0%、10.4%、2.7%、2.0%、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3%降至4.9%。
(二)综合生产成本压力犹存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成本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6元,虽较1-7月下降0.2元,但同比仍上涨0.9元。三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情况显示,20.5%的企业表示本季度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比上季度上升;企业本季度主要面临的成本压力是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能耗成本、物流成本,占比分别为76.8%、66.3%、30.5%、22.1%。
(三)企业市场信心有待提高
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4.7%的企业认为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乐观”,7.4%认为“不乐观”,两项占比与本季度持平;13.7%的企业认为下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增加,比上季度回落4.0个百分点;17.9%的企业认为下季度企业用工计划同比增加,比上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
四、相关建议
(一)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回升
传统产业市场主体多数基本都是小微企业,在当前宏观环境下面临的困难更多,建议注重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增强其发展活力与发展后劲,发挥其对工业经济发展应有作用。
(二)强化惠企纾困政策落实
切实从企业最需要得到解决的缓缴延缴部分税费、增强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梳理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渠道公开、宣传,强化上下联动,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流程,打通堵点,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知晓并享受到政策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对于生产积极性高、效益较好、管理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在政策落实、项目申报、协调融资方面给予更多保障。
(三)提振企业家信心
建议各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拓展市场力度,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开展产能对接,鼓励本地企业入驻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同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直播带货新业态等,进一步提振企业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