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07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8-02-14 15:18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2007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2008年2月24日)

2007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努力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面临挑战,千方百计破解难题,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立市”战略,不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增幅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28亿元,增长50.2%;第二产业增加值179.18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52元,比上年增长16.7%,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05倍,提前一年实现翻一番目标。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份额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第三产业发展基本稳定。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0:36.3:40.7调整为21.7:38.1:40.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7%(见表1),其中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0%;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9%。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 市

(%)

 

城 市

农 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6.7

6.6

7.0

  食 品

13.3

12.1

15.5

    其中:粮食

7.4

7.1

8.5

  烟酒及用品

1.7

2.4

1.0

  衣 着

4.7

6.6

2.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3

2.7

1.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3.0

2.9

3.2

  交通和通讯

2.0

1.7

2.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8

0.8

0.7

  居 住

4.3

4.4

4.0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1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0.18亿元,增长28.3%。财政支出42.68亿元,增长29.8%。国税税收收入17.16亿元,增长36.5%;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8.1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4.34亿元,增长28.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弱,城镇与农村、沿海与山区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外贸出口压力增大;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幅度偏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二、农      业

 

在遭受“桑美”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后,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农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预计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77.0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78.03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8.57亿元,下降3.0%;牧业产值18.94亿元,下降0.3%;渔业产值69.46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4亿元,增长7.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82.24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增长0.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5.0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01.36万亩,增长1.5%。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粮食产量75.37万吨,比上年增产2.0%;蔬菜产量100.28万吨,增产5.2%;茶叶产量5.93万吨,增产11.4%;食用菌产量10.86万吨,增产11.0%;水果产量25.75万吨,增产7.6%(见表2)。

表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75.37

2.0

       其中:稻谷

55.76

1.0

   油  料

0.52

-11.6

       其中:花生

0.39

-10.7

   甘  蔗

5.08

7.5

   药  材

2.16

10.8

   食用菌(干鲜混合)

10.86

11.0

   茶  叶

5.93

11.4

   蔬  菜

100.28

5.2

   果用瓜

7.10

5.2

   水  果

25.75

7.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05万亩,比上年增长36.8%,其中,荒山造林面积9.15万亩,增长117.6%;迹地更新面积8.19万亩,增长26.0%。全市森林覆盖率65.7%。商品材产量22.96万立方米,下降41.3%。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确权工作,年末已完成林改整改村2140个,占已明晰产权村的98.1%;完成林权发证面积1181.18万亩,占应发证的88.2%。

肉蛋奶总产量11.45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肉类产量9.07万吨,增长2.3%;蛋产量2.02万吨,增长5.4%;奶产量0.36万吨,增长3.2%。畜禽存栏数增减不一。猪存栏数比上年增长7.9%,牛存栏数比上年下降3.0%,羊存栏数比上年增长1.7%。

水产品产量77.2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63万吨,增长6.7%;海洋捕捞24.85万吨,增长5.7%;海水养殖48.73万吨,增长3.7%。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0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6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编制完成9个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完成128个试点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村规划。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完成农村道路硬化927.12公里,水利“六千”工程完成投资6515万元。全年“造福工程”搬迁1955户8572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90家。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市64个乡镇、610个村庄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其中53个乡镇、469个村达到了省级农村垃圾治理标准。全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4536户。年末全市有127个乡镇(含3个开发区)、2241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参加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参加合作医疗63.33万户,参合人数228.06万人,平均参合率8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1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全市工业总产值49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78.20亿元,增长37.9%,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84.89亿元,增长26.0%;重工业产值293.31亿元,占77.6%,增长4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90家,新增105家。

电机电器产业实现产值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2.7%;电力产业实现产值55.72亿元,增长49.4%;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5.00亿元,增长17.1%;船舶修造产业实现产值23.99亿元,增长48.1%;建材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增长9.2%;汽摩配件产业实现产值17.51亿元,增长29.6%;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4.16亿元,增长14.7%。发电量105.50亿千瓦小时,增长68.1%;化油器2402万台,增长46.7%;泵637.27万台,增长27.3%;交流电动机337.5万千瓦,增长36.5%。

表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0.07

 17.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05.45

 68.1

乳制品

万吨

   1.26

 11.5

饮料酒

万升

   5.94

  8.3

  其中:啤酒

万升

   5.94

  8.3

精制茶叶

万吨

   1.51

18.8

配混合饲料

万吨

   7.59

 22.1

服装

万件

 181.84

206.0

机制纸

4079.84

 68.2

氯酸钾

万吨

   2.54

-20.5

化学原料药

 640.46

  2.3

铁合金

9976.26

 24.0

粗钢

万吨

  20.75

-68.3

钢材

万吨

   7.75

 47.7

化油器

万台

2402.0

 46.7

水泵

万台

 637.27

 27.3

花岗石板材

万平方米

2899.40

 10.4

交流发电机

万千瓦

 337.50

 3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2.59亿元,增长5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3亿元,增长31.4%;私营企业5.40亿元,增长38.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0亿元,增长87.9%。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49亿元,增长2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4.22万平方米,增长1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4.39万平方米,下降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投资增长12.6%,农村投资增长33.8%(见表4)。

表4: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1.31

14.8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59.46

12.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72.97

-2.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21.85

33.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26亿元,下降28.9%;第二产业投资76.31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投资82.89亿元,增长25.1%。

房地产开发投资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4.72亿元,增长64.3%。商品房竣工面积60.39万平方米,下降22.4%。商品房销售面积122.54万平方米,增长14.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8.1%,期房销售面积占91.9%。商品房销售额36.25亿元,增长48.1%。

全市53个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67.6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5%,其中列入省重点在建的16个项目共完成投资32.7亿元(含温福铁路闽东段),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6.5%。东侨特波电机、福鼎安诺生活用纸、柘荣广生堂药业、寿宁三祥特种材料、东侨正德有机板材、福建博瑞特电机、屏南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霞浦污水处理厂、寿宁刘柴下东溪水电站3台机组、寿宁牛头山水电站、屏南后垄溪一级水电站、屏南代溪水电站、宁德蕉城至屏南二级路(蕉城段)、福鼎杨岐码头至秦屿二级公路、宁德市华庭小区一期工程、福安海峡茶都交易中心大楼、宁德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福鼎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霞浦一中新校园主体工程、104国道福鼎至柘荣二级公路改造(福鼎段)等共有25个项目实现投产、部分投产或竣工目标,投产(竣工)率高达47%,是历年来投产、竣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宁德火电厂二期、宁德市会展中心、周宁县狮浦大道、省道202线古谷水公路改造、霞浦赤岸大道、周宁鲤鱼溪景区综合开发、东侨安发益槐生物科技园、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8个预备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宁武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古田段、福安至泰顺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霞浦军民两用机场民用部分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5.70亿元,增长17.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6.94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0.77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94亿元,增长18.4%;其他行业零售额4.93亿元,下降1.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3.1倍,粮油类增长2.1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8.8%,肉禽蛋类增长52.1%,日用品类增长50.6%,汽车类增长5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9%。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6.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出口5.76亿美元,增长36.8%;进口0.42亿美元,增长1.5倍(见表5)。进出口相抵,顺差5.33亿美元,增长32.1%。

表5:   2006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61792

41.2

进口额

4224

150.7

出口额

57568

36.8

  其中:一般贸易

56150

36.4

     加工贸易

1418

58.8

    其中:机电产品

42440

51.2

          水 产 品

4367

-1.6

          农 产 品

1879

-16.4

        船    舶

972

625.7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见表6)。

表6: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情况

                            

出口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香港地区

913

-5.7

    台湾地区

1027

 9.4

  东  盟

8249

42.1

  日  本

4191

-4.8

  欧  盟

6965

50.5

  韩  国

5149

18.3

  非    洲

10532

46.1

  尼日利亚

5822

56.5

  美  国

3957

31.0

新签外资合同项目18个,比上年下降55.0%。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948万美元,下降79.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857万美元,增长10.6%。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846万美元,下降79.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67万美元,增长0.1%(见表7)。

 表7:  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情况(验资口径)

行业名称

合同项目

(个)

合同金额(万美元)

实际利用金额(万美元)

总  计

18

2846

 2167

农、林、牧、渔业

9

1465

   21

采矿业

0

  51

   0

制造业

7

1182

 69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

 395

 259

建筑业

0

   0

 48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

-108

  0

住宿和餐饮业

1

  50

358

房地产业

1

-189

352

年末全市有注册台资企业81家。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已开辟台湾水产品“零关税”进口先行先试区、对台小额交易先行先试区。已恢复开展输台渔工劳务派遣工作。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5.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2%。其中,公路10.89亿吨公里,增长12.2%;水运34.14亿吨公里,增长5.7%。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1.1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公路30.80亿人公里,增长3.7%;水运0.33亿人公里,增长7.9%(见表8)。

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13万吨,比上年增长54.6%。集装箱吞吐量2929标准箱。

表8: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45.03

 7.2

   其中:公路

亿吨公里

10.89

12.2

      水运

亿吨公里

34.14

 5.7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31.13

 3.7

   其中:公路

亿人公里

30.80

 3.7

      水运

亿人公里

 0.33

 7.9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 吨

691.13

54.6

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59亿元,增长15.9%;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5亿元,增长25.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2万户,年末达到96.37万户。实现行政村移动信号100%覆盖,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6.29万户,新增23.7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3部/百人。

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88.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内游客88.37万人次,增长11.1%;境外游客0.37万人次,增长8.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7.34亿元,增长30.5%(见表9)。

表9: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294.23

7.5

人民币存款

292.03

7.7

企业存款

61.33

8.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53.34

6.7

 各项贷款余额

317.34

30.5

人民币贷款

316.85

30.6

短期贷款

138.48

39.0

中长期贷款

174.44

23.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2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贷款余额74.66亿元,增长41.7%。

年末全市股民资金开户数为3.10万户,比上年末新增1.30万户。全年股票、权证、基金交易量达376.10亿元,比上年增长500%。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37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2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50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2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0.8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24亿元;财产险赔款1.6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43人,在校生4359人,毕业生126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78万人,在校生4.14万人,毕业生1.2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92万人,在校生6.01万人,毕业生2.0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初中招生5.70万人,在校生16.28万人,毕业生4.66万人,初中入学率90.3%。普通小学招生3.07万人,在校生22.63万人,毕业生5.88万人,小学入学率99.9%。特殊教育在校生327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73万人,入园率8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市新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33项。“新型环保屏蔽式电泵系列”、“新型可调控节能式无槽凸电容电动机”“手提式海带自动种茵机的研制开发”等3个项目获创新基金扶持。其中“新型环保屏蔽式电泵系列”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实现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扶持零的突破。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新认定9家。茶叶、食用菌、汽摩配件、新材料等4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挂牌运作。全年授权专利267件,比上年增长27.8%。

全年申请注册商标856件,比上年增长60.2%,年末全市共有注册商标3298件。福建(福安)泰格集团公司“TIGER及图”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使我市中国驰名商标增至2件。全年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2件,累计达到57件。全年新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累计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全年新增21家企业26种产品获福建名牌称号,7家企业、19项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柘荣太子参、坦洋工夫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蕉城、福安、寿宁、周宁被列为“福建乌龙”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全年强制检定各类计量器具1.04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剧场、影剧院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7个。年末广播电台1座(市级),调频广播发射台11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8%;电视台1座(市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综合人口覆盖率96.8%。有线电视用户38.85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6892公里。

预计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96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院116个,预防保健机构20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727人,其中医生3990人,护师、护士3002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691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6454张。乡村医生资格认定3937人,其中执业注册3220人。

在全省锦标赛上取得16枚个人单项金牌,在两个大项上获得3枚团体金牌。我市运动员代表中国或福建省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共获得2枚世界金牌、1枚亚洲金牌和7枚全国金牌。我市选拔产生16名奥运火炬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26万人,城镇化水平39.1%。出生率12.7‰,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6.2‰。

农民人均纯收入468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9.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4%。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23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8.50万人,增加0.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8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7.60万人,增加1.08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2.01万人,增加0.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31万人,增加1.3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91万人,增加0.51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73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13万人;参加低保的农村居民11.87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02张,收养各类人员10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9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6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4个,投资1134万元。关停取缔违法石板材加工企业99家、违规建设石材加工集中区3个,新建成石材污水集中处理厂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000吨/日。对2513家企业开展排污申报核定。

全年宁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空气污染指数API均值为56,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宁德中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均值为69.1分贝,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各县(市、区)城镇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境内主要流域交溪、霍童溪、古田溪、闽江古田段、敖江双口渡水质功能达标率100%;古田水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宁德中心城市内河污染严重,功能达标率为41.7%,比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营养盐污染。

柘荣县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33个,其中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44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

全年全市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8432吨,控制在省定目标内,比上年增长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49万吨,比上年减少2.7%。

全年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8.83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7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4.73千公顷,其中绝收11.44千公顷。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9起,森林火灾发生率为4.76次/十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57公顷,森林受害率为0.62‰。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1170起,死亡19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5.0%和11.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1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2.29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69起,造成144人死亡、112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64.12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6.37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