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08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9-02-13 15:20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宁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2009年2月13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省委“四求先行”的工作要求,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着力先行先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7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19.2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215.7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51元,比上年增长14.7%。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发展加快,所占份额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3∶38.0∶41.7调整为19.8∶40.4∶39.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见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5%,服务价格下降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        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4.1

3.8

4.6

食品

11.9

12.0

11.6

其中:粮食

2.5

1.7

4.4

        肉禽及其制品

20.3

21.6

18.2

        油脂

20.5

16.9

24.9

        蛋

3.9

4.1

3.5

        水产品

8.0

8.5

5.6

        鲜菜

13.5

16.3

7.2

        鲜果

3.4

0.9

9.6

烟酒及用品

2.7

3.4

1.5

衣着

-1.8

-2.3

-0.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6

2.0

3.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6

2.6

2.7

交通和通信

-3.4

-3.8

-2.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7.9

-9.2

-5.0

居住

7.3

7.4

7.2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9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4%。全年有1.04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9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7%,比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

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22亿元,增长20.0%;财政支出54.11亿元,增长26.8%。全市国税税收收入20.06亿元,增长16.9%;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2.68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17.86亿元,增长24.5%。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87.0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创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1.09万亩,比上年增加6.63万亩,增长2.0%。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8.71万亩,比上年增加4.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16万亩,增加0.8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3.87万吨,比上年增加2.27万吨,增长3.7%;蔬菜产量103.42万吨,增产2.9%;茶叶产量6.26万吨,增产5.6%;食用菌产量11.57万吨,增产6.5%;水果产量27.45万吨,增产6.6%(见表2)。

表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3.87

3.7

  其中:稻谷

50.29

2.9

油料

0.43

20.6

其中:花生

  甘蔗

药材

  食用菌

0.34

3.30

1.48

11.57

25.4

49.5

28.7

6.5

茶叶

蔬菜

果用瓜

6.26

103.42

7.40

5.6

2.9

4.2

水果

27.45

6.6

 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20.8万亩,超额完成预期目标4%。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4.79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荒山造林6.81万亩,下降25.5%;人工迹地更新面积7.98万亩,增长41.4%。全市非公有制人工造林更新面积6.22万亩,下降5.7%。全市森林覆盖率65.7%。商品材产量21.82万立方米,下降5.0%。

肉蛋奶总产量9.11万吨,比上年增长3.2%。肉类总产量7.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猪肉增长17.8%,牛肉增长27.4%,羊肉增长38.0%,禽肉增长12.5%。蛋产量1.48万吨,下降13.7%;奶产量0.25万吨,下降69.0%。

水产品产量61.22万吨,增长4.9%。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17万吨,增长8.3%;海洋捕捞19.14万吨,增长4.3%;海水养殖38.91万吨,增长5.0%。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加强文明村创建,全市有20%的村达到了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共有31个乡镇318个村完成村垃圾治理任务,158个试点示范村全部通过“家园清洁行动”合格验收。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家,其中当年新增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落实“造福工程”和滑坡险情村搬迁5691户25062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入“六千”水利工程6105万元,有184个村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32座。全市有14个乡镇、237个村完成电气化工程达标建设;全年完成农村道路硬化里程2456.9公里,已完成通村公路硬化584个村;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完成1729个村的建设任务;新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000口。全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主网架已建成,124个乡镇已完成视频终端设备的线路和安装调试工作,新一代移动天气雷达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农业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参合人数224.63万人,已报销补偿13.33万人次,补偿金额1.93亿元,人受益率5.93%。全市完成20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序展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全年共发放林业小额贷款户数1.14万户,累计贷款1.7亿元。全市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体试点验收已进入扫尾阶段,海域使用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市全年海域使用管理共确权发证1434宗,确权面积9754.63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1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30亿元,增长25.8%,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其中,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95亿元、12.24亿元和116.39亿元,分别增长13.9%、24.2%和28.9%(见表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61家,新增171家。其中新增产值上亿元企业38家,达123家。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140.30

25.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2.34

9.6

其中:集体企业

0.76

26.8

        股份制企业

116.39

28.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2.24

24.2

股份合作企业

1.46

23.4

轻工业

39.71

24.1

  重工业

100.62

2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产值增速超过30%的行业达15个。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5.50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4.5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5.27亿元)。

七大重点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电机电器实现产值100.82亿元,增长35.1%;电力实现产值64.57亿元,增长14.3%;食品实现产值60.02亿元,增长21.0%;船舶修造实现产值31.79亿元,增长15.8%;汽摩配件实现产值23.62亿元,增长30.5%;建材实现产值22.76亿元,下降1.5%;医药化工实现产值17.86亿元,增长15.8%。

表4: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0.66

7.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11.46

2.3

乳制品

万吨

 1.20

15.9

饮料酒

万升

5329.70

12.7

 其中:啤酒

万升

5329.70

12.7

精制茶叶

万吨

 1.85

22.7

配混合饲料

万吨

 8.45

15.9

服装

万件

211.65

16.4

机制纸

6054.12

48.4

氯酸钾

万吨

 2.16

-14.9

化学原料药

673.89

5.2

铁合金

11504

15.3

钢材

万吨

16.72

118.5

化油器

万台

5745

139.8

水泵

万台

594.83

-7.2

花岗石板材

万平方米

2636.80

-4.5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340.47

-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72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下降3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86亿元,增长39.7%;私营企业15.88亿元,增长22.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4.30亿元,增亏307.4%。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34亿元,增长3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8.45万平方米,增长2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9.61万平方米,增长15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9.5%,农村投资增长39.3%(见表5)。 

表5: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7.00

30.7

城镇

206.57

29.5

其中:国有经济控股

104.78

43.6

农村

30.43

39.3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9.0%,比上年提高12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0%,提高3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5%,提高3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7%,回落6.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32.37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3.09亿元,下降6.6%。商品房竣工面积85.01万平方米,增长40.8%。商品房销售面积67.04万平方米,下降45.6%,其中商品住宅60.12万平方米,下降47.9%。商品房销售额24.20亿元,下降33.8%。经济适用房投资0.44亿元,增长115.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68个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20.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0%。其中列入省重点在建的2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83.1亿元(含温福铁路闽东段),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1.7%。宁德火电厂二期2#机组、宁德洪口水电站1#机组、寿宁刘柴下东溪水电站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周宁九龙漈风景区综合开发一期、宁德中医院病房大楼、蕉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等5个预备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目标。《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由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温福铁路(闽东段)建设进入尾声,可望于今年6月建成通车;宁武高速公路动工建设,省道304线宁德苗圃至古田高坑二级公路、福宁船舶5000吨级码头、大唐核电3000吨级重件码头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宁衢铁路、福泰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古田段、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3.71亿元,增长26.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4.85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2.21亿元,增长22.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84亿元,增长23.0%;其他行业零售额5.51亿元,增长11.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0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1.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出口8.24亿美元,增长43.1%;进口0.58亿美元,增长37.4%(见表6)。进出口相抵,顺差8.2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91亿美元。

表6:          2008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88208

42.7

  进口额

5804

37.4

  出口额

82404

43.1

    其中:一般贸易

80446

43.3

          加工贸易

1131

-20.2

    其中:机电产品

55881

38.9

          水产品

5383

43.9

          农产品

622

11.5

          化工制品

1851

49.5

          船舶

4295

520.2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见表7)。

表7:      2008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情况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香港地区

3502

283.6

台湾地区

1235

20.3

日本

12815

52.0

韩国

6920

34.4

东盟

12815

52.0

欧盟

7847

12.7

非洲

15885

50.8

尼日利亚

8923

53.3

美国

4690

18.5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9个,比上年增长5.6%;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42亿美元,增长381.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4亿美元,增长11.0%。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38亿美元,增长385.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38亿美元,增长76.0%(见表8)。

表8: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情况(验资口径)

 行业名称

合同项目(个)

合同金额

(万美元)

实际利用金额(万美元)

总计

19

13803

3814

农、林、牧、渔业

4

809

163

采矿业

1

170

 

制造业

8

9268

213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1750

5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0

 

批发和零售业

1

50

 

住宿和餐饮业

1

300

104

房地产业

 

1908

82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9

6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7

 

全年新批境外企业6家,累计达21家,协议总投资1302.8万美元。全年外派对台渔工劳务660人次,位居全省各口岸前列。2008年7月5日,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316人首次以直航方式抵达宁德,实现了宁台客运直航的历史性突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宁德港被列入两岸海运直航港口;12月23日至25日,台湾基隆市政府经济文化访问团首访宁德开展两岸交流活动,期间双方签订了《关于建立紧密经济文化合作关系的协议》,约定在推动两市港口经济交流合作、海上客货直航、招商会展、渔业交流合作、旅游对接、民间信仰交流等七个方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926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728公里,高速公路191公里。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7.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其中,公路13.01亿吨公里,增长19.5%;水运34.20亿吨公里,增长0.2%。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1.4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公路30.97亿人公里,增长2.8%;水运0.44亿人公里,增长35.6%。

    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07.26万吨,比上年增长4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6万吨,下降37.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10标准箱,下降45.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5.61万户,互联网用户14.45万户。

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90.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境外游客0.43万人次,增长14.3%;国内游客90.27万人次,增长2.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8.22亿元,增长25.6%(见表9)。

    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46.66亿元,比年初增加38.8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9.81亿元,增加15.23亿元,增长20.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7.00亿元,增加8.80亿元。

表9:     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67.01

24.7

人民币存款

364.61

24.9

其中:企业存款

78.85

28.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89.14

23.3

各项贷款余额

398.22

25.5

人民币贷款

397.91

25.6

其中:短期贷款

188.49

36.1

中长期贷款

203.09

16.4

 

年末全市股民资金开户数为2.94万户,比上年末新增0.40万户。全年股票、权证、基金交易量达244.09亿元,比上年下降35%。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81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6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8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3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6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0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39亿元;财产险赔款1.9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60人,在校生485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4万人,在校生3.7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5%。普通高中招生1.96万人,在校生5.73万人,毕业生1.9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0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初中招生5.19万人,在校生16.22万人,毕业生4.69万人,初中入学率93.46%。普通小学招生2.85万人,在校生19.75万人,毕业生5.31万人,小学入学率99.97%。特殊教育在校生327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2万人,入园率86.6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残儿童入学率99.18%,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8%。全市已审批设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达到164所。

全市新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41项。全年共组织验收、评审、鉴定项目成果41项,项目结题率居全省前列。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2项、市级科技成果32项。“柳杉人工林产量及货币收获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电熔法提炼高纯氧化锆技术研究开发”和“柘荣太子参GAP及标准化基地建设”等3项成果获省科技奖三等奖。宁德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楼竣工建成,填补了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省的空白,目前已有9家企业入驻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宁德市院士科技园挂牌成立。全市12家企业列入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企业被审定为福建省“十一五”首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根据国家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福鼎一雄光学仪器公司、闽东亚南电机公司、闽东五一机电公司、福安振中电器公司等4家企业首获认定。全年专利申请386件,授权专利246件。

全年新增28家企业的28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累计福建名牌达67个。全市有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全年获国家质检总局或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的国家级标准化项目23项,获省级批准立项的项目12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项目5项,总计项目数量为37项。全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项。福鼎采标绿茶和弹涂鱼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通过验收。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国标委批建,5家企业被列为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试点。全市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05万台。

全市有效注册商标4002件,其中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新被认定福建省著名商标8件,有效著名商标总数达65件;新被认定宁德市知名商标24件,有效的市知名商标总数达166件。福安市获得“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称号并被列入2008年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全省仅7个),古田县获得“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蕉城区获得“大黄鱼之乡”称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剧场、影剧院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8个。年末广播电台1座(市级),中波广播转播台4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0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9%;电视台1座(市级),电视节目2套,电视人口综合人口覆盖率96.9%。有线电视用户40.91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7120公里。全年新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屏南县甘棠乡际下村和福安市溪潭镇廉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宁德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41个。全市又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项目4人和15个项目22人分别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级第一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6人。蕉城区霍童镇(线狮)、屏南县(四平戏)、柘荣县(剪纸)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预计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45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院10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卫生监督所10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8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81人,注册护士2713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54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6796张。

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宁德籍运动员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获得5金1银。在全省各单项锦标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个人前三名89个(其中第一名33个),团体前六名20项。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303万人(见表10),出生率12.8‰;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6.3‰。城镇化水平为39.9%。

表10:        2008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常住总人口

303

100.0

按城乡分

 

 

城镇

120.90

39.9

乡村

182.10

60.1

按性别分

 

 

男性

158.71

52.4

女性

144.29

47.6

按年龄分

 

 

0-14岁

54.36

18.0

15-64岁

212.91

70.5

65岁及以上

34.73

11.5

 农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6元,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8%。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03万人,比上年增加3.9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9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5.0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8.67万人,增加0.1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74万人(含参加新农合人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1万人,增加2.50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3.08万人,增加1.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57万人,增加0.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84万人,增加1.5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3万人,增加0.5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480人,减少3250人。全年2.12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8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14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00万元,筹积公益金408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耕地保有量223.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02.38万亩,连续九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全市县(市)城区以及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交溪、霍童溪、闽江(古田段)、敖江(古田段)等主要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蕉城区霍童镇、柘荣县双城镇获得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命名,

全市下达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企业20家,项目21个,完成投资552万元。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336个。全年关停并转迁企业15家。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33个,其中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44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0%。

全年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3.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8.96公顷。

全年影响我市热带风暴(台风)有4个。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2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22万公顷,其中绝收0.15万公顷。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1起,下降20.5%。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650.3公顷,受害面积440.1公顷。

生产安全事故1034起,比上年下降11.6%;死亡199人,上升2.1%;受伤1124人,下降4.3%;直接经济损失1161.19万元,上升21.5%。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6人,减少0.15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86人,增加1.57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98起,造成132人死亡、110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2.5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71人,减少1.66人。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各类较大事故5起,死亡17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