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2016年3月15日)
一、综 合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为53.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14.0‰,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7.0‰。
表1 2015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287 |
100.0 |
其中:城镇 |
153.8 |
53.6 |
农村 |
133.2 |
46.4 |
其中:男性 |
147.8 |
51.5 |
女性 |
139.2 |
48.5 |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6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60.09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4.79亿元,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16元,比上年增长8.1%。
“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4%、17.2%和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42.9∶38.6调整到2015年的17.0∶51.1∶31.9。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0万人,有1.15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2%,比上年末上升1.04个百分点。
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1.1%,上半年上涨1.4%,前三季度上涨1.6%,全年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图2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表2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全市(%) |
|
|
城市 |
农村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
101.5 |
101.4 |
101.7 |
食品 |
102.0 |
102.1 |
101.9 |
其中:粮食 |
102.0 |
101.5 |
102.6 |
肉禽及其制品 |
103.8 |
105.8 |
101.2 |
油脂 |
96.5 |
96.2 |
96.8 |
蛋 |
94.8 |
94.4 |
95.1 |
水产品 |
103.6 |
103.8 |
103.2 |
鲜菜 |
108.8 |
107.3 |
111.1 |
鲜果 |
92.0 |
90.3 |
95.0 |
烟酒及用品 |
102.8 |
103.0 |
102.6 |
衣着 |
101.9 |
102.0 |
101.7 |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
99.8 |
100.0 |
99.5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7.1 |
104.7 |
110.6 |
交通和通信 |
97.9 |
98.3 |
97.5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1.2 |
101.4 |
101.0 |
居住 |
100.6 |
100.4 |
100.8 |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147.4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4.39亿元,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64亿元,增长23.9%。全市国税税收总收入50.02亿元,增长9.6%;全市地税税收总收入56.31亿元,下降13.6%。
“十二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601.43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16.95亿元,财政支出累计达到689.8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3.3倍和2.4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6%、20.8%和23.4%。
图3 2011-2015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4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种植面积194.94万亩,比上年减少3.79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18.34万亩,减少5.6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53万亩,增加0.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2.71万亩,增加3.01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4.06万吨,比上年减产1.55万吨,下降2.4%,其中稻谷46.74万吨,减产2.20万吨,下降4.5%。
图4 2011-2015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3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64.06 |
-2.4 |
春收 |
5.22 |
3.7 |
夏收 |
4.10 |
-15.6 |
秋收 |
54.74 |
-1.8 |
油料 |
0.67 |
3.2 |
其中:花生 |
0.57 |
4.7 |
油菜籽 |
0.09 |
10.9 |
甘蔗 |
5.02 |
4.7 |
药材 |
5.78 |
14.5 |
茶叶 |
9.30 |
6.3 |
水果 |
41.01 |
7.8 |
蔬菜 |
133.15 |
4.5 |
食用菌 |
17.85 |
4.2 |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28万吨,比上年下降6.7%。肉类总产量9.72万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猪肉产量8.63万吨,下降10.0%;牛肉产量0.08万吨,下降0.2%;羊肉产量0.20万吨,增长14.8%。生猪年末存栏64.84万头,下降3.6%;生猪出栏109.13万头,下降13.5%。奶产量0.21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1.36万吨,增长0.6%。
全年水产品产量88.60万吨,比上增长6.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3.77万吨,增长6.3%;淡水产品产量4.82万吨,增长5.4%。
全市木材产量106.4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4%。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20.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6.05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市级357家,本年新增市级131家。5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0.7%,带动农户34.36万户。
“十二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粮食产量比2010年减产1.63万吨;茶叶产量增加3.18万吨,年均增长8.7%;水果产量增加15.37万吨,年均增长9.9%;肉类总产量增加2.0万吨,年均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三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8%,集体企业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2%,私营企业下降8.3%;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12.6%,重工业增长8.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2%,制造业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5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49家,比上年增加19家。
图5 2011-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1.2%。八个主要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其中,冶金产业实现增加值178.42亿元,增长23.6%;电机电器产业实现增加值122.30亿元,增长2.3%;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增长2.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71.8%。
表4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70.88 |
10.6 |
乳制品 |
万吨 |
5.29 |
62.5 |
饮料酒 |
万升 |
3967 |
-3.5 |
其中:啤酒 |
万升 |
1755 |
-10.6 |
精制茶 |
万吨 |
6.87 |
3.6 |
饲料 |
万吨 |
14.54 |
12.0 |
服装 |
万件 |
868.13 |
-24.3 |
家具 |
万件 |
304.00 |
8.3 |
塑料制品 |
万吨 |
73.24 |
8.2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401.76 |
2.1 |
铁合金 |
吨 |
41884 |
-13.5 |
锂离子电池 |
万只 |
34691 |
113.2 |
泵 |
万台 |
604.99 |
-26.6 |
胶合板 |
万立方米 |
5.43 |
0.7 |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
万平方米 |
10409.22 |
18.5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935.03 |
-6.1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48亿元,增长11.5%;股份制企业141.44亿元,增长7.4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8.10亿元,增长72.1%;私营企业40.56亿元,下降7.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竣工产值149.47亿元,增长1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8.76万平方米,下降4.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6.87万平方米,增长3.7%。
图6 2011-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0%,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58.48亿元,增长11.3%;农户投资29.84亿元,增长11.3%。
图7 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4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二产业投资412.67亿元,下降1.1%,其中工业投资410.88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802.69亿元,增长18.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38.15亿元,增长8.0%,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8.7%。
表5 2015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行 业 |
投资额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 |
总 计 |
1258.48 |
11.3 |
农、林、牧、渔业 |
43.12 |
22.7 |
采矿业 |
3.86 |
110.9 |
制造业 |
339.41 |
7.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7.60 |
-32.8 |
建筑业 |
1.80 |
2369.9 |
批发和零售业 |
11.12 |
11.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79.54 |
22.2 |
住宿和餐饮业 |
2.59 |
-37.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4 |
29.0 |
金融业 |
0.92 |
121.5 |
房地产业 |
297.35 |
-2.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00 |
4.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4 |
-17.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34.03 |
70.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96 |
-55.8 |
教育 |
21.84 |
104.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36 |
-45.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42 |
68.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8.47 |
-31.5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8.03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住宅投资175.32亿元,下降11.8%;办公楼投资8.82亿元,下降19.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93亿元,下降5.9%。
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487万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947万套。
表6 2015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投资完成额 |
亿元 |
238.03 |
-13.2 |
其中:住宅 |
亿元 |
175.32 |
-11.8 |
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 |
亿元 |
63.46 |
-7.7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725.98 |
4.0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233.09 |
3.1 |
房屋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93.49 |
-49.5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29.57 |
-54.3 |
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18.44 |
36.7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91.88 |
33.9 |
房屋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75.41 |
-1.0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63.81 |
-2.0 |
本年资金来源 |
亿元 |
233.96 |
-27.2 |
其中:国内贷款 |
亿元 |
10.93 |
-55.3 |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 |
亿元 |
35.77 |
14.2 |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
万平方米 |
58.02 |
-63.2 |
土地购置费 |
亿元 |
34.89 |
-36.8 |
30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7亿元。全年建成或部分建成94个项目,新开工103个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481.37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3.6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28.2%。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2.74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71亿元,增长12.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19.03亿元,增长12.0%;餐饮收入额46.42亿元,增长13.6%。
图8 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在全市有零售额的22类商品统计中,有19个类别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6.4%,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饮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销售表现突出,分别增长67.9%、62.8%和61.0%。其中文化消费增速加快,特别是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8.2和40.8个百分点;刚性需求类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7.2和16.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53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2.1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出口39.22亿美元,增长7.3%;进口3.26亿美元,下降1.9%。进出口差额(出口减
进口)35.9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54亿美元。
图9 2011-2015年进出口总额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8个,下降14.3%。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4.51亿美元,增长20.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0亿美元,增长20.3%。
表9 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 业 |
合同项目(个) |
合同金额 (万美元) |
实际利用金额(万美元) |
总 计 |
18 |
45068 |
21006 |
农、林、牧、渔业 |
1 |
-326 |
794 |
制造业 |
3 |
16393 |
14328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 |
640 |
881 |
建筑业 |
1 |
196 |
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 |
6000 |
4167 |
批发和零售业 |
3 |
8654 |
672 |
金融业 |
2 |
1303 |
0 |
房地产业 |
0 |
0 |
16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 |
8 |
0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1 |
10000 |
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 |
2200 |
0 |
“十二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2.1%,进口年均增长6.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2.7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公路通车里程11326.8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963.52公里,高速公路434公里。
表10 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运量 |
万吨 |
4916 |
11.3 |
公路 |
万吨 |
3996 |
12.5 |
水运 |
万吨 |
920 |
6.6 |
货物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1185681 |
15.2 |
公路 |
万吨公里 |
654530 |
15.6 |
水运 |
万吨公里 |
531151 |
14.6 |
表11 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客 运 量 |
万人 |
7609 |
1.0 |
公路 |
万人 |
7221 |
0.9 |
水运 |
万人 |
388 |
1.5 |
旅客周转量 |
万人公里 |
292911 |
-3.1 |
公路 |
万人公里 |
286000 |
-3.2 |
水运 |
万人公里 |
6911 |
2.3 |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06万吨,增长6.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10万吨,下降18.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5.2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96万辆,增长8.1%。全市轿车保有量8.6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7.88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84亿元,增长29.3%;电信业务总量50.11亿元,增长17.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67.17万件,包裹业务6.95万件,快递业务量2494.22万件。年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332.12万户,本年累计增加0.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9.66万户,减少2.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2.46万户,增加2.51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837.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旅游总收入150.29亿元,增长17.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34.86万人次,增长14.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50万人次,增长8.9%。
“十二五”期间,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11.5%;共接待游客人数6571.03万人次,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4倍。
八、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8.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00.96亿元,增长5.6%。
年末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3.45亿元,比年初增加32.97亿元,增长16.5%。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62.44亿元,比年初增加52.03亿元,增长16.8%。
表12 201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218.85 |
12.2 |
其中:人民币存款 |
1206.04 |
12.0 |
其中:单位存款 |
487.55 |
12.7 |
住户存款 |
581.78 |
14.0 |
各项贷款余额 |
1400.96 |
5.6 |
其中:人民币贷款 |
1392.29 |
5.7 |
其中:短期贷款 |
481.35 |
-23.5 |
中长期贷款 |
866.90 |
27.8 |
图10 2011-2015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股民资金开户数为7.8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9万户。全年股票、权证、基金交易量达197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
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4.55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0.02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17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8.53亿元;财产险赔款5.64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5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9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68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6%,城镇居民为36.9%。
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29.87万人,比上年增加1.6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6.05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24.2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3.1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65.68万人,参合率达99.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4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44万人,比上年增加3.2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26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
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99人,比上年增加229人;全市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8万人,减少0.11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99万人,增加0.22万人,其中“五保”供养对象2.22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5584张,收养各类人员5006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83个,社区服务站12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2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122人,在校生1030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72万人,在校生1.94万人,毕业生0.5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64万人,在校生4.87万人,毕业生1.78万人。初中招生2.84万人,在校生8.31万人,毕业生2.59万人,初中入学率98.31%。普通小学招生4.43万人,在校生21.84万人,毕业生2.84万人,小学入学率99.99%。特殊教育在校生306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43万人,入园率96.87%,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市已审批设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达287所。
图11 2011-2015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全市拥有科技型企业22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3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和优势企业163家,其中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264件,比上年增长18.5%;专利授权1822件,比上年增长43.9%。
全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件,驰名商标总数达39件,居全省设区市第四位,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31件,总数达245件;新认定宁德市知名商标57件,总数达493件。新核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59件,继续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市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0141件。全年共免费检定计量器具0.72万台件,27家27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剧场、影院2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1个。年末广播电台1座(市级),调频广播发射台20座,广播节目 9 套;电视台1座(市级),电视节目9套。有线电视用户51.9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4.11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62%;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30%。全市拥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列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78个,其中医院43个,卫生院10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34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84人,注册护士6738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3118张,比上年增加432张。市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挂牌成立,“海云工程”完成四期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医养老保险全覆盖。积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我市共建设125家规范化接种门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8%。
在国际大赛中,闽东籍运动员获得13枚银牌;在全国级别的比赛中,获得12枚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89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16.2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38.8%。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1.38万亩,其中人工荒山造林8.42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2.96万亩。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8.75万亩。
全市新增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7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49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85.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5%。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20个,其中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5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33%。全年新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县4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3个。
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为51,优良天数比例为10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降水PH均值为5.73,酸雨频率为16.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交溪、霍童溪、古田溪、闽江段、敖江双口渡水质状况良好,功能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省控城市内河断面水质功能达标率为66.7%;古田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综合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3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8.9分贝,质量级别均为较好。
全年影响我市热带风暴(台风)有3个。全年因灾害造成经济损失42.01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95.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2.92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3.32亿元。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4起,受害面积201.1公顷,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标。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48起,比上年下降4.2%;死亡119人,下降7.8%;受伤885人,下降6%;直接经济损失305.98万元,下降24.2%。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5人,比上年下降41.7%。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