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奋进七十载 建设美丽新周宁——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五

发布时间: 2019-09-20 09:18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周宁地处闽东北,东临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部与蕉城交界、西南部与屏南隔溪相望。一年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全县土地面积1047平方公里,下辖63乡,147个行政村(社区)。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1.20万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宁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50年,全县生产总值仅316万元,1978年增加到2291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周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1989年突破1亿元大关,2003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20亿元大关,2014年突破40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207.0,年均增长8.2%,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0.1%(见图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是1950年的15.9倍,年均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是1950年的2577.7倍,年均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1.42亿元,是1950年的2255.6倍,年均增长12.0%

 

 

 

 

 

 

人均GDP持续增加全县人均GDP1950年的41元稳步增加到1978年的168元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分别于1993年、2003年和2006年突破1000元、5000元和1万元大关;2018年提高到4155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95.3倍,年均增长6.9%,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6%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5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有17万元,1978年增至236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提速,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加快。198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达1030万元,比1978年翻了两番多;2002年突破5000万元,2005年突破1亿元大关,2016年突破5亿元大关,2018年增至5.72亿元。同1950年相比,2018年财政总收入增长了3255.7倍,年均增长12.6%,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4.7%,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见图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50年,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7.47.74.81978年调整为52.717.030.32018年进一步调整为13.944.042.1。同1950相比,201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7.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见图3)。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宁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49年的20.1倍,年均增长4.4%;粮食产量2.57万吨,是1949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茶叶产量0.64万吨,是1949年的23.7倍,年均增长4.7%;油料产量0.03万吨,是1949年的8.4倍,年均增长3.1%(见图4)。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8年统筹30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致力培育“百千万亿”产业;省级现代茶业产业园项目成功申报,并与茶叶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同步实施;晚熟葡萄、锥栗、蓝莓等特色农业效益显现。2018年末,全县共有“周宁高山云雾茶”“周宁纯池小径笋”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其中省级6家。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199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2048万元,占GDP的比重为18.2%2016年,该比重提高至42.3%2017年,全县贯彻落实“去产能”政策,工业占GDP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超三成,达34.9%20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90年的49.3倍,年均增长14.9%(见图5)。近年来,周宁不断加快工业转型步伐,2018年设立3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扶持龙潭工业园区“退城入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裕翔、富鼎等18家企业完成技改搬迁。周宁初步形成了以水电、精制茶制造、金属制品业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从1950年的15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2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54.6倍,年均增长12.0%。商贸经济飞速发展。随着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零售业态日益多样化,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9亿元,是1950年的3745.7倍,年均增长12.9%(见图6)。金融业蓬勃发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1986年末的0.27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65.94亿元,年均增长18.7%;贷款余额由1986年末的0.50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7.47亿元,年均增长14.4%。全域旅游亮点纷呈。九龙漈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陈峭、云门、苏家山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鲤鱼溪新一轮保护与开发全面铺开,全国首个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正式挂牌。央视《乡土》栏目和38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周宁、报道周宁,周宁“生态康养、四季宜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候鸟式”避暑休闲成为新增购买力的源泉和亮点。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95.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8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对外经济从无到有2018年,全县出口总值0.16亿元,出口产品以建筑用花岗岩和铸铁件为主,主要出口美国、罗马尼亚、韩国等国家。20002015年,全县出口总值年均增长6.6%2005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仅15万美元;2016年达到峰值775万美元,是2005年的51.7倍,年均增长43.1%2018,全县实际利用外资633万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瓶颈不断缓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宁交通邮电事业快速发展,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断缓解,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1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周宁的交通发展起步晚,历史欠账多。1959年小浦公路赛浦段通车,周宁始有公路。2012年,宁武高速通车,打破了周宁出县通道仅有一条(S302省道)的交通瓶颈。随着纵三线(周宁段)部分路段投入使用,周宁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道为支撑,乡道、村道合理布局、同步发展,与相邻地区互连互通,农村公路有效覆盖和基本连片成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历史欠账已逐步补齐,发展仍在继续。第四条出县通道衢宁铁路(周宁段)建设全面铺开,隧道工程提前完工,关键性工程洋角大桥顺利合龙,为2020年全线通车赢得了时间。201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40公里,是1959年的25.7倍,年均增长5.7%

邮电通信发展迅猛。周宁邮电通信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1.06亿元,是1978 年的558.4倍,年均增长17.1%;固定电话用户1.75万户,是1978年的37.5倍,年均增长9.5%;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的0.3/百人提高到2018年的8.3/百人。移动电话用户高速增长,从1996年末的391户增至2018年末的12.93万户,增长329.8倍,年均增长30.2%;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6年的0.2/百人提高到2018年的61.0/百人。

能源生产取得新突破周宁雨量充沛,水能优势明显,境内可开发水能57.1万千瓦,已开发55.4万千瓦,县内有芹山、周宁、丰源等大小40座水电站。201612月,概算总投资67亿元的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有望于2021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2年全面竣工。电站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万吨,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对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周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功能日趋完善,相继建成塔山公园、仙溪公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妇幼医院新院、体育馆、东洋溪景观示范段等一大批民生市政工程。截至2018年末,城区地面“白改黑”率及地下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分别达70%90%。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超半数建制村道路实现“单改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人鱼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打造美丽乡村58个,陈峭列入省传统村落重点提升保护村,苏家山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2017年改厕0.53万户,基本完成三年目标任务。截至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3万人,城镇化率达51.0%,比2011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社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1978年的105元增加至2018年的14983元,增长141.7倍,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2750元增加至2843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0.5%2014年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2.01降至2018年的1.90201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92亿元,是1978年的2742.2倍,年均增长21.9%。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末,3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至62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17%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标准稳步提高。2018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7%。截至2018年末,养老保险参保9.29万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9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1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0.3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0.78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0.52万人,其中城市0.03万人、农村0.48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升至6144元,农村低保标准提升至5100元。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8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1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10家,有效发明专利1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6件(按常住人口12.3万人计算)。19912018年,全县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1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1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授予“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周宁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周宁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并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评定。2018年,全县教育支出3.09亿元,是2003年的9.5倍,年均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3%2018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6%2018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在校学生2.61万人,专任教师0.2万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0.09万人;幼儿园17所,在校生0.59万人;中小学30所,在校生1.93万人,是1950年的13.4倍,年均增长3.9%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18年末,全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项;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院2个、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电视台(县级)1座、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7.0%,比1990年提高15.0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药品和耗材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县总医院挂牌成立,设立一体化村卫生所100个,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全覆盖。2018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9个;共有医疗机构床位645张,其中医院419张、卫生院159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人、注册护士215人。同1950年相比,2018年末医疗机构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加645张和561人。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县体育馆投入使用。县少体校入选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成功举办全国U15U16举重冠军赛、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顺利承办第十六届省运会举重赛事。周宁籍运动员汤星强屡创佳绩,2016年助力中国队获得里约奥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第四名,2017年助力中国队获得世界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赛铜牌,创历史最佳。2018年,周宁运动员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得521铜,在省级赛事中获得21银。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县城, 2016周宁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成编制,2018年获得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称号。礼门、泗桥、玛坑3个乡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全县拥有省级生态乡镇8,生态村26个,拥有市级生态村100。“河湖长制”有效落实,完成全县主要河流名录登记,营造六浦溪、七步溪等安全生态水系20公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截至2018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73.28%,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6.484.63个百分点。2018年,全县植树造林总面积6528亩;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7天,达标比例99.2%(有效天数360天);单位GDP能耗下降10.3%,连续两年保持下降,且降幅保持全市前二。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周宁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沧桑巨变。奋进新时代,周宁儿女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阔步走向建设生态美丽幸福周宁新征程,齐心协力描绘好新时代周宁改革发展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周宁新贡献。

 

(执笔:周宁县统计局 詹志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