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统计开放日

屏南十载谱新篇 创新奋进展新颜 ——屏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2022-10-14 16:41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霍童溪、古田溪上游,介于东经118°41′~119°13′、北纬26°44′~27°10′之间,东南与蕉城区相连,东北与周宁县交界,北与政和县接壤,西北至西与建瓯市毗邻,西南至南与古田县相接。全县土地总面积约14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30米,森林覆盖率76.8%。截至2021年,全县辖五镇六乡,年末户籍总人口18.85万人,常住人口13.9万人。

  十年来,摆脱贫困,屏南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列,阔步奔向小康;产业发力,屏南融入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圈”,跑出发展“加速度”;大道如虹,公路铁路跨越山林、百里山乡连网成片,设立屏南发展的“里程碑”;乡村文创,一个个古村重焕新生,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名扬一方;城乡巨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至上的“屏南答卷”温暖而厚重……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提升。十年来,屏南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韧性不断增强,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50亿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5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3.5%,分别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5.4、5.5、0.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与2012年(46.86亿元)对比,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量58.65亿元、实现翻一番,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8%, 年均增长7.1%,增幅居山区县第二。期间,2013、2014、2019、2021年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人均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屏南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956元,2017年突破5万元,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75633元,折合11723美元,站上1万美元台阶,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2012年对比,增长了83.7%,年均增长7.0%。

  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6.31亿元,总量居山区县第二位,与2012年对比,增长了96.8%,年均增长7.8%;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01亿元,与2012年对比,增长了78.5%,年均增长6.7%。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当前屏南县三次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即第三产业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21.60 :40.15:38.25调整到2021年的15.29 :34.35 :50.36。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6.3、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2.1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27.1%,比2017年提升了4.9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屏南县以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为目标,注重农业产业转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粮食为主转向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粮、菌、菜、林、果、畜、渔等多种产业。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5亿元,同比增长4.9%,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41.9%。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创新开展“认领一亩田”活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补充耕地400亩,粮播面积稳定在11.8万亩水平,粮食产量4.69万吨,蔬菜产量7.16万,食用菌总产量2.36万吨,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甘棠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辰颐严选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棠口千亩高山花卉产业园一期、高大玫瑰等花卉项目基本建成,新增花卉种植面积1300亩,高山花卉苗木产值突破4亿元,花卉作品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上获2金2银、金牌数占全市三分之二,张长青根雕作品在第十四届中国森博会上获创新设计金奖。

  工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屏南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淘汰一批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整合优质工业,在主动降速的同时坚持打造闽东北一流的山区绿色工业基地,聚力聚焦绿色工业,全方位、全链条融入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健全“一区五园”平台,推动新兴产业高度集群和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2021年溪角洋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上源中小微双创产业园一期主体建成,甘棠(新型)工业园区配套用房等附属设施投入使用。时代新材料高镍正极一期和浆料回收、时代电子科技PCBA制造一期、傲农生物科技等9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时代新材料高镍正极二期、时代电子科技PCBA制造二期、立德信汽车零配件工业项目动工建设。202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5%,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7.0个百分点,比2012年增长20.9%。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投资新动能不断积聚。通过深入开展“三比三赛”、重点工作百日攻坚等活动,突出项目带动,持续增强发展后劲。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2年的4.1倍,年均增长16.9%。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突出“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乡贤招商,主动对接市“四大主导”产业,出台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14条措施,时代新材料磷酸铁锂、润能科技AP、吉林华阳新能源等总投资达27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动工建设。

  交通建设突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屏南的交通由满足基本通行需求逐步向高效便捷转变。2012年,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竣工,开启了屏南县高速的崭新历史。2015年,屏南县在宁德市率先实现“镇镇有干线”目标,形成县城到各乡镇的县域“半小时交通圈”。2018年,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通车,省会福州到屏南的车程缩短为一个半小时左右,为打造省会后花园城市开创了新局面。2020年,衢宁铁路屏南段建成投用,屏南正式迈进“铁路时代”。截至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46.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1公里,等级公路824.72公里。2021年完成公路周转量2181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6 %。东区旅游生态城一期、中心片区、上洋头片区基本建成,东棠大道一期全面贯通,文化西路、通站道路、药膳小镇主路建成投用,城区内部通达性、便捷性有效提升,内联外通的大交通格局基本成型。 

  全域旅游展风采。在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的龙头带动下,屏南以休闲度假、亲水体验、生态观光为主题,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重点培育棠口药膳养生、双溪文创旅游、代溪黄酒、岭下田园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以主要景区为中心,特色旅游小镇共同发展格局,全域兴旅尽显风情。2020以“旅游+文创”为主线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举办贯穿全年、覆盖全域的“四季屏南·乡村有约”乡村文化创意活动,龙潭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漈下被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北墘入选省级金牌旅游村。2021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15条,建成县旅游指挥中心、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提升工程一期,完善仙山牧场基础设施并成功承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两博会)上荣获“2021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称号,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两项殊荣的景区(公园),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5A级景区。棠口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寿山乡、熙岭乡龙潭村被认定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气候康养福地,白玉村获评省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市第三批示范旅游小镇。

  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成绩斐然。这十年,在“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引领和激励下,屏南人民积极探索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文创+”乡村旅游、旅居养生、研学旅行、新媒体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建成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前汾溪中国美院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等一批文创项目,龙潭-四坪、厦地-前汾溪、双溪-前洋等文创基地集聚发展。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经验列入省委深改办改革典型复制推广案例并上报中央深改办。先后承办中组部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专题班、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文旅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扶贫双创人才培训班、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会等活动。2018年,龙潭村成为中央电视台《传奇中国节·中秋》特别直播节目直播连线点,获得“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评价。2019年,新华社将龙潭村作为全国四方位代表之一,向全国人民表达新年祝福。2020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等3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担任院长。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古村焕发新活力(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介绍龙潭村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经验。2021年在龙潭村文创片区探索实施的“工料法”创新模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和肯定,在农业农村部、住建部相关会议上作经验发言,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推广,并在全市改革创新评比中获得第一。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年来,屏南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2012年,屏南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7元。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2万元,达21264元。2021年,屏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26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9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7%。2021年,年末住户存款余额达65.36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16.3%。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4年,屏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大关;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1%。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化教育质量提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9年,屏南一中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21年屏南一中获评省一级达标高中,国宝小学、古厦社区集体幼儿园等23个项目投入使用,白水洋入选省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卫生事业逐步健全。坚决筑牢新冠疫情防线,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安全处置能力。2019年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精神病院二期、疾控中心实验室综合楼主体、县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建成;2021年12个卫生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医养中心老年康复病房综合楼、疾控中心实验综合楼、7个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等9个项目单体竣工,有效推进县直医疗卫生和乡镇卫生院项目的整合提升,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十年来,屏南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取得骄人的成绩。2014年,高淑慧荣获第十届世界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59公斤级铜牌。张家玮先后荣获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56公斤级第五名的好成绩和2016年拳王争霸赛56公斤级“中国拳王”称号。2012-2021年,在国家级别的比赛中,屏南运动员共获得7枚金牌、10枚银牌、4枚铜牌;在省级别的比赛中,屏南运动员共获得67枚金牌、26枚银牌、54枚铜牌和3次团体第一名。

  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铸就新辉煌。屏南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务实笃行、拼搏赶超,全力打造文旅康养、高山农业、绿色工业“三个一流”产业、加快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山区发展一流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屏南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