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柘荣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药工业,先后建成闽东制药厂、闽东第二制药厂、兽药厂等制药企业,柘荣县的医药工业逐步从传统的中草药种植向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医药业发展。30多年来,柘荣立足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把握政策机遇,找准市场定位,做强做大做优医药产业,“闽东药城”加速崛起。
一、医药种植业发展优势
(一)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促成医药行业发展。柘荣药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清代时期就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记载,数百年来民间始终保持着种药营生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药业就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柘荣县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柘荣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最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最强劲的增长点。
(二)生态环境优越,中药材种植面积广种类多。柘荣县属东南沿海地区中近海山区县,生态环境优越。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有58座,森林覆盖率71.2%。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优越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生产分层布局和根茎类药材的生长发育。目前,柘荣县已开发利用的中药材达3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5万亩,已成为闽东和浙南地区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为医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柘荣县自然环境优越,十分适合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柘荣是福建省太子参单品种区划的“最佳生产适宜区”),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柘荣县大力开发种植中药材,积极引种适宜柘荣生长、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能延伸的太子参、白术、黄栀子、元胡、皱皮木瓜等中药材品种。柘荣县已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品种达30多种,形成了以太子参为主体,特色突出、品种多元的药材生产经营格局。先后建成全国首个“太子参植物工厂”、太子参种质资源圃、太子参良种繁育基地,以及10多个中药材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中药材引种示范园,每年中药材交易量达8000多吨。药材成为县域群众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医药工业集聚发展。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柘荣县现有5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2021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5%,2021年医药制造业缴纳税费占全县税收比重达10.1%。涵盖上市公司1家、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家,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柘荣县“药准字号”产品达162个、“食健号”产品3个、兽药品种26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有10多种,主要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线40多条。二是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以产业链为抓手,突出重点布局医药产业。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围绕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生物有机肥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招商引智为助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任务推进为牵引,通过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着力推动产业链、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6链协同,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是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截至2021年,柘荣县实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4个,分别为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剂国际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目前已完成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程车间装修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系列产品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0.3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0.28亿元,完成设备安装,部分投产,2021年获得第二批省级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补助64.1万元);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制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76亿元,分三期,其中一期总投资0.38亿元,主要建设颗粒剂车间和口服液车间,于2021年11月动工,综合车间建筑工程主体、辅助车间地下水池结构完成,目前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已完成口服液和口服固体制综合车间、辅助车间地基建设,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22年底投入使用);福建贝迪药业有限公司国家级新兽药与新产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时间为2020-2025年,项目实施后将建成太子参须散生产线1条、畜禽生物卵黄抗体生产线2-3条、卵黄抗体冻干粉针剂生产线1-2条,疫苗生产线1条等)。四是推进太子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太子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以太子参种业工程为产业基石,推进柘荣太子参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做实第一产业;以打造太子参药业产业园区或“柘荣太子参产业小微园”为主攻方向,完善提升柘荣太子参产业集聚区,做强第二产业;以冷链仓储物流(太子参产品集聚区)为突破点,做好配套服务产业,催生文旅、休闲农旅等业态模型,做活第三产业。
(三)医药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柘荣县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共4家,医药研发联合机构22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项,研发上市的药业新品种32个,取得新药证书40多个。2021年新增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利伐沙班片、恩替卡韦片等5个仿制药获批上市。广生堂药业的他达拉非片、力捷迅药业的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等2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力捷迅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2个品种目前已进入技术审评阶段。新生命(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竹子竹青分离破碎装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21年柘荣县成功举办中国太子参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成果对接会,太子参种衣剂研究开发、复方太子参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太子参种参筛选与消毒关键技术等12项成果与相关单位机构达成合作事宜,并现场签约,涉及投资金额1亿元。2021年11月30日,神舟十二号太子参航天育种种子交接仪式暨太子参产业发展论坛在福建天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38000粒柘荣太子参种子随神舟十二号卫星上天遨游了90多天后“荣归”柘荣,在天人药业育种基地培育。
(四)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药业发展过程中,柘荣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实施人才兴药战略,发挥人力资源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一是加大乡土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研究、推广和经营加工经验的农村乡土实用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药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活跃在药业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柘荣县80%以上农户熟悉1-2种药材的种植技术。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应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加强人才对外交流合作,加快项目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制药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推进药业产业整体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扶持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药品研发实验室、“广生堂——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发中心”等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平台,促成力捷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广生堂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有效推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人才带动,持续深化人才强县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鼓励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截至2021年,柘荣县先后引进院士1人,博士12人,中、高级技术职称102人,聘请10多位专家教授成立药城建设顾问团,建成以广生堂、力捷迅2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的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1个。
(五)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带动效应明显。任何一个产业的破局崛起和集聚发展,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柘荣药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如此。广生堂药业通过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入选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名单,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被列入2021年度第二批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天人药业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型企业,获得2019-2020年度柘荣县政府质量奖,瑞祥天人牌太子参获得福建省著名农产品、登上2021年全国中药饮片品牌榜。贝迪药业通过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审,荣获2018-2019年度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食北山酒业GMP无菌车间投料试产,被认定为“福建省2021年第二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安全型红曲黄酒关键技术研究与生产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二等奖”。广生堂、力捷迅、天人药业、西岸生物、今古通、中食北山(福建)酒业均被列入2021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
砥砺前行,再启征程。展望“十四五”,柘荣县将深入实施生物医药培优计划,全面推进全省首批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建设,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4家,1亿元以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5家,国家高新企业5家,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集群,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