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2022年宁德市经济增长稳中提质

发布时间: 2023-02-02 19:13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2022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冠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和“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经济运行稳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稳定保持了全省领跑势头,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6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一、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55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7%,增幅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6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1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1.7:54.7:33.6调整为10.9:57.6:31.5,其中工业化水平首次突破50%,达到51.1%。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分行业看,农业产值259.39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34.26亿元,增长6.6%;畜牧业产值41.18亿元,增长10.4%;渔业产值343.19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36亿元,增长4.8%。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粮食总产量48.1万吨,增长0.8%;蔬菜产量108.46万吨,增长4.6%;食用菌产量21.84万吨,增长5.6%;水果产量63.84万吨,增长3.7%;茶叶总产量(干毛茶)12.68万吨,增长7.2%,特别是白茶产量5.54万吨,增长16.2%;水产品产量107.23万吨,增长0.7%,其中,海参3.54万吨,增长49.3%;猪肉产量9.24万吨,增长15.5%;生猪出栏115.64万头,增长14.7%。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三品一标”157个。

  工业增长支撑有力。全市工业增加值1817.79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主导产业贡献突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加值同比增长31.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9%,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增4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33.0%;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3.5%。蕉城时代、福鼎时代等一批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宁德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款全球车“名爵·木兰”热销20多个国家。民营工业拉动有力。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37.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3.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4.2%,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1.22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利润总额449.0亿元,增长6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9.1个百分点。

  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119.61亿元,同比增长6.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7.0%,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0%,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1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79亿元,比增28.9%。漳湾临港物流仓储、宁德市水陆联运中心一期、宁德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847.39万吨,增长8.9%;集装箱吞吐量16.73万标箱,增长9.2%。全年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0亿元。

  二、需求动力稳中有进 

  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43亿元,增长3.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幅进位至全省第五位。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2.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大宗商品零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23.6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16.2%,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02.8%;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达27.1%,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线上交易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30.37亿元,同比增长41.0%,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2.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6.7个百分点。

  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1292.8亿元,增长42.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994.8亿元,增长65.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4个百分点;进口总值298.1亿元,下降2.8%。此外,全市实际利用外资0.55亿美元,增长15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 宁德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漳湾作业区正式对外开放。

  三、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企纾困政策有效落实。2022年,全市办理减退缓税降费85亿元,发放纾困贷款41亿元,解决企业用工需求5.5万人。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品牌。完成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建设,完成市县“多规合一”平台整合,102个自建信息系统数据实现全量汇聚。“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累计推出129项,“一网通办”比例达90.2%,“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0%。

  金融信贷支持明显增强。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76.31亿元,同比增长29.8%,居全省首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14.53亿元,同比增长23.7%,居全省首位。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757.96亿元,增长26.3%;人民币中长期贷款2381.33亿元,增长22.3%,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71.7%。普惠金融加快发展。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3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2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0.74亿元,增长29.5%。

  用电和税收高度匹配。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21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增幅居全省首位。企业增值税开票金额11183.59亿元,增长39.5%。其中工业开票金额8191.24亿元,增长59.5%;服务业开票金额2150.13亿元,增长28.3%。

  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3元,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49元,增长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2元,增长8.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5,比上年缩小0.06,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72.7亿元和167.45亿元,同口径增长15.2%和16.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78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民生财政支出297.2亿元,增长1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8%。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为83.66亿元、44.14亿元和53.13亿元,分别增长18.1%、21.9%和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21.9%、11.6%和13.9%,同比分别提高1.3、0.5和1.0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0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24.7个百分点。新分配入住保障性安居工程1791套。新增养老床位1982张,新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11个、互助孝老食堂201个。新改扩建托幼机构20个,新增托位2156个。新办幼儿园学位2640个、中小学学位1.8万个。新建成医疗床位1355张。市中医院综合楼等11个项目建成,福安市人民医院、霞浦县医院新院启用。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两个稳”,同时也好于预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投资增长乏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年初(1-2月)的12.8%回落到全年的-1.9%。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比较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4%,低于全部投资18.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也由年初的下降15.1%扩大至全年下降42.7%。工业投资拉动力持续减弱,同比增速由年初71.4%大幅回落至全年11.7%,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从年初28.2个百分点回落至5.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工业传统产业弱化。冶金特钢、发电供电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仅增长1.5%、1.4%;食品加工、电机电器、合成革制造、生物医药持续低迷,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6%、11.1%、10.7%、7.2%,且这四个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居民收入增幅放缓,分别低于GDP增幅5.4和2.1个百分点,尤其居民改善型消费意愿降低,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金银珠宝等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20.3%、43.2%;限上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44.8%、29.8%。

  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但党的二十大战略布局带来的政策利好、四大主导产业激发的强劲支撑,以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推动消费复苏、经济恢复等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宁德市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经济基本面仍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2023年,全市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攻坚年、产业载体标准化建设年、现代服务业突破年、城市品质提升年等“四个年”活动,坚持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市县发展协同进步,推动经济运行保持“两个稳定”态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附件下载: